7月20日,一场颇有意义的“垃圾分类行动”在NBA竞猜资环楼前举行,126名暑期留校大学生签署垃圾分类自愿参与书,现场学习垃圾分类标准,参与垃圾分类互动游戏。
活动现场,南农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师生率先在全校范围内发起“强制垃圾分类”倡议。根据南京市垃圾分类政策,学院楼内普通垃圾桶全部替换为三种分类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此外,全院师生的邮箱都接到了一封垃圾分类倡议书,制作垃圾分类标准也发放到了各个实验室,邀请师生主动参与并签署志愿参与垃圾分类响应书。在场学生需要领取分类垃圾桶和垃圾分类志愿者证,以监督管理员的身份指导师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垃圾分类。
“做好垃圾分类的关键就是‘抓两头’,一头是老百姓的习惯养成,另一头是末端处理。”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农大资环院教授沈其荣表示,一方面,老百姓要改变垃圾处理的“老一套”,对垃圾分类常识有个基础的判断,比如可回收、有害、其他垃圾到底怎么界定;另一方面,末端处理,也就是垃圾分类后,如何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
长期以来,南农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十分关注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即如何“变废为宝”。沈其荣所带领的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针对政府逐步禁止餐厨垃圾焚烧和填埋的现实,正开展餐厨有机垃圾的资源化处理,目的是为餐厨垃圾找到一条可行的出路,为政府和老百姓解忧排难。由于餐厨有机垃圾含有一定的盐分(氯化钠),因此由餐厨垃圾制造的有机肥能否长期施用于农田土壤,还有待于长期定位监测的实验结果。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南农大资环院师生率先发起倡议,在学院大楼试点垃圾分类区域、邀请志愿者担任垃圾分类监督管理员,“希望这样的‘专业行动’能为全校师生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改变师生行为习惯,同时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NBA竞猜资环院党委书记全思懋说,“这既是南农学子用青春之肩,担起百姓对‘美好生活’、‘绿水青山’之期盼的体现;也是学院贯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落实‘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任务的全新探索。”
“我们的废旧电池终于有去处了”“以后我一定会把食物吃完,特别是奶茶里的珍珠椰果”……现场参与的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对垃圾分类的看法。活动发起者之一,南农大资环院大二学生赵朝琪表示,垃圾分类话题最近频上热搜,作为学习环境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为垃圾分类做点贡献。
今年暑假,南农大资环学院还将组织100多名学生党员赴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垃圾分类调研宣传活动,特别是南京15所重点高校。多方面了解南京高校垃圾分类现状,包括学生、教师及基层垃圾站工作人员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以及遇到的困难等,对调研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为南京全面试点实施垃圾分类建言献策。(文/李长钦 李鸣 许天颖 图/李长钦)
原文链接:http://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6346899?channel=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