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龙虎网】支教留守儿童、解决农户困难……南京这群大学生赴贵州山区助力乡村振兴

2019-07-23来源:南农新闻-NJAU NEWS作者:党委宣传部

龙虎网讯 (通讯员 杨弘毅 赵亚南 记者 王缘)为响应国家大学生青春“三下乡”的号召,支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了解农村发展现状。7月14日至7月19日,NBA竞猜农学院师生共赴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咸宁村开展社会实践系列活动。期间开展了乡村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乡村振兴发展及锌硒米产业调研、农学院科技兴农讲堂、讲好基层好故事等系列活动,切实解决了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7月14日,满载青春朝气的NBA竞猜农学院“爱国支农,助力黔行”麻江实践团来到了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咸宁村,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乡村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摄影 徐明瑞 薛宇坤)

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青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号召,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为主题开展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由学生自主策划开展,在为期五天的活动中,共进行了“政策宣农”、“教育兴农”、“调研晓农”、“技术支农”等板块内容,旨在分析了解当地农业产业架构,整合NBA竞猜农科优势资源并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切实解决农户遇到的实际问题;聚焦山区留守儿童现状,为其开阔眼界,种植梦想贡献力量;收集基层榜样故事,拓宽传播媒介,号召青年学生关注基层、走进基层、献力基层。

大山里的夏令营

7月15日,实践队来到咸宁村学校开展“播种梦想,收获未来”暑期夏令营活动,报名参加的学生涵盖咸宁村幼儿园到高中近30人。开营仪式在大家的期待中拉开帷幕,经过学生代表升国旗、教师代表讲话与承诺、课程介绍、相关纪律要求以及团体素拓课程辅导后,暑期夏令营活动正式开启。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的?”,“大草地”“大高楼”“课桌”……在实践队员与孩子们的问与答中拉开了课程的帷幕。实践队员从为山区孩子****、种植梦想、树立理想、反哺家乡、认识祖国等方面出发,为孩子们准备了 “学习技能,拓展能力”、“****,播下梦想种子”、“关爱留守儿童,体会家庭温暖”等多板块课程,举办了防震减灾训练营、“童绘梦想,献礼祖国” 长卷绘画共绘、“唱响红歌,不忘历史”等活动。

实践团队与留守儿童(摄影 徐明瑞 薛宇坤)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第四天孩子们唱出的这首歌,不再只是飘在咸宁村的街巷与实践队员送孩子回家的马路中,更是飘进了实践队员的心中,孩子们说:“老师,我会想你的。”“老师们”说,孩子们好好学习,南农在等你……孩子们悦耳的歌声、可爱的笑脸,烈日下等着送别老师的身影,窗台上挥舞的小手全都化作一幅幅难忘的剪影深深埋藏在了每个队员的心中。

经过四天的相处,队员们收获了与孩子间暖暖的友情,感受到了山村孩子们诚朴与真挚。也许四天的时间并不长,但这段珍贵的回忆值得队员们终生回味,每个人都从这段经历中收获了自己的感悟,在将来的某个挫折时刻,这段经历会重新浮现心头,为队员们提供前进向上的动力。

深入调研,精准培训,助力黔行

调研伊始,NBA竞猜农学院麻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宣威镇党委副书记杨锋的带领下,实地参观村庄。在了解了村情村貌、村庄目前发展状况以及镇政府种植结构“1258”计划情况下,学生们规划了调研内容及计划。

接下来的几天,实践队员深入村民家中与他们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村子带来的改变以及锌硒米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分发“乡村振兴现状及科技需求”调查问卷和“锌硒米产业”问卷,以此来调研农村产业发展状况。

实践团队取土样(摄影 徐明瑞 薛宇坤)

实践队员了解到当地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单一,并且可能存在土地贫瘠、土壤过酸等问题,实践队员结合专业所学,在NBA竞猜相关专业教授的视频、语音指导下,深入田间进行了多区组田地土壤采样,将其带回学校进行进一步分析。

为切实解决农户遇到的问题,实践队在大山里开起了“NBA竞猜农学院兴农讲堂”,让讲堂走入大山、走入田间,走进了农户切实需要的地方。期间还邀请NBA竞猜农学院李刚华教授、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罗德强,赴现场对农户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与相关问题的解答,培训现场,李刚华教授向种植户普及了南农易农APP,为农户们直接联系高校教授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提供了便利的渠道。此外,李刚华教授深入锌硒米种植基地,实地考察,田间指导,并为当地锌硒米种植户提供了水肥管理与水稻种植方面的建议。

经过调研与实地考察,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将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以咸宁村为重点对接对象,为解决国家“三农”问题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践行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义务。

实地考察育苗基地(摄影 徐明瑞 薛宇坤)

展三农发展历史

7月16日上午,NBA竞猜农学院农学系教师党支部与麻江县咸宁村党支部党建共建基地揭牌仪式在咸宁村举行,NBA竞猜农学院党委书记戴廷波出席了此次会议。双方共同回顾了前期合作的成果,表达了真正实现党支部共建落地的决心,实践队员参与学习。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农村农民是乡村发展的重中之重,接下来的活动中,实践队员以“三农”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举办“三农历史展览会”,以图片展览的形式,讲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发展历程,现场村民感触颇深,与实践队员一同分享他们眼中的“家乡变化”,与此同时,实践队员结合时政以及热点话题精心设计的五彩宣传单送到每家每户,带给村民关于“政策”“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新认识。

榜样力量,以岁月见证初心

扎根基层,平凡中见证伟大。调研咸宁村期间,实践队员以拍摄快闪《不忘初心》的方式,以青春之声,向祖国致敬。也是因为这样一个机遇,实践队员在咸宁村认识了这样两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村支部书记柯生隆同志和村干部王有梅同志。

柯生隆书记2015年任咸宁村综合治理员,同年荣获县、镇先进个人,现任咸宁村党支部书记,2017年荣获县优秀党支部书记。柯生隆曾是当地种植大户,在咸宁村有着不错的年收入,但是深厚的“家国情怀”让他感受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说“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是他最大的梦想”,于是他放弃了自家产业,投入到基层建设中,从此他多了咸宁村的2138个家人,担起了2138份责任。

王有梅是村支部书记柯生隆的妻子。书记平时忙于村里工作,家里的事情无暇顾及,为了不让丈夫被家中事务分心,她主动承担了照顾老人和常年患病的女儿、操持家务、耕种田地等很多事情。王有梅也担任着咸宁村育龄妇女小组长,协助宣传讲解计划生育政策。在教育孩子方面,她认为教育孩子,与其说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认认真真做一件事。受夫妻俩的影响,他们的儿子柯发远品德良好,2017年考上了贵州医科大学,同年,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将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融入祖国。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借助社会实践的桥梁,将榜样故事传递,以榜样为镜,让更多学子知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以榜样为旗帜,给更多学子指引方向,汇聚信仰,向国家需要的地方前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短暂而充实的五天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收获了许多。当八十余岁的老人说出祝祖国生日快乐时,当满屋的小朋友喊出老师好时,当村民们热情的招待同学们进屋坐时。队员们柔软的内心一次又一次的被触动。短短的五天在他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三农”情怀,去走入农村,去扎根乡村,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实践团成员们最大的共识。他们将继续不忘初心、努力前行,艰苦奋斗,上下求索。争取早日将自身知识转化为实践动力,为祖国乡村振兴战略付出自己的不懈努力!

原文链接:http://news.longhoo.net/2019/lhyc_0723/359602.html


编辑:

阅读次数:601

(0)
返回原图
/